2025-01-02
分享到
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正逐步升温,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特别是在2024年,不同企业的创新和政策的支持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,特别是特斯拉、波士顿动力、智元机器人等公司相继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商用量产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着这一领域的面貌。
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,具身智能已经成为2024年人工智能的十大关键词之一。这一概念强调AI与机器人结合的应用,赋予了机器人像人一样的感知和学习能力,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制造、物流、商业服务与应急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。
在2024年的机器人大会上,优必选的WalkerS系列展示了其在智能搬运、质检等方面的能力,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,已获得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。同时,优必选于10月发布了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,硬件创新在一体化关节技术和灵巧手部运作中表现尤为突出。
同时,国内多家企业如智元、傅利叶等开始了小规模的量产。智元原本预估在2024年发货300台机器人,最终在年底达到了900台的成就,超出了预期。这一现象展现出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的态势。
随着工信部追求技术创新,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,这为企业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和支持。新推出的政策文件强调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,助力企业在技术上实现更大的飞跃。
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理解世界的能力。星动纪元的研究者们指出,具身智能尤其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集。在这方面,国家正在构建一个国家级的数据采集平台,计划开源数十万条高质量数据,以促进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协调发展,降低技术门槛。
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,包括农业、智能制造、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。比亚迪与优必选合作,使用WalkerS1在工厂中实现了自动化的分拣与搬运,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物流管理中的巨大潜力。
然而,虽然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不断高涨,但行业也面临着诸如技术复杂性和市场教育不足的挑战。优必选的负责人指出,人形机器人是一个“慢变量行业”,需要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广。
为了推动整个人形机器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,创新中心的“天工开源计划”正逐步开放核心技术的相关数据与文档,鼓励多方参与者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。这一举措旨在实现行业协同发展,促成标准的形成,提升跨系统设备的整合能力。
尽管已经走向应用领域的广泛探讨,具身智能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。包括“大脑”和“小脑”技术的研发,尤其是在动态交互与环境理解方面的不足。现阶段,不同企业需要整合资源,不断迭代他们的算法与硬件,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化,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‘智能’。
展望未来,具身智能将促进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数据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,不仅推动技术的进步,也会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。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成长期,但随着技术日渐成熟、应用场景逐步拓宽,行业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。
总之,2024年无疑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之年,量产、技术突破和政策跟进携手并进,将为这场科技革命增添新的动力。我们期待未来的日常生活中,能看到更多具有学习与适应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身边,共同创造一个智能、便利的未来。